您好!欢迎访问杏彩注册_注册杏彩体育平台(中国)官网登录入口!
专注精密制造10载以上
专业点胶阀喷嘴,撞针,精密机械零件加工厂家
联系方式
13959700070
401-234-567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杏彩体育>>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杏彩体育平台癸未水患

更新时间  2024-04-28 21:06:34 阅读 5

  杏彩体育平台癸未水患淮河洪水从河南境内的高地奔涌而下,直袭淮河平原。安徽、江苏淮河沿线时,淮河流域具有标志性的正阳关水位迅速攀升至26.80米,超1991年0.28米,超1954年0.25米。淮河干流中游、支流最大流量均超过1991年。这是一次超过1991年的特大洪水。

  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安徽防总,紧张地关注着王家坝扶摇而上的水位线。王家坝位于安徽阜南与河南的接壤处,是淮河中游的门户。一旦洪峰水位超过29米的保证水位,圈护700万生灵的淮北大堤将受到严重威胁,必须立即启用沿淮的行蓄洪区以削减洪峰。

  6月29日当天,王家坝水位突破26米的警戒水位。7月2日18时,又猛涨至29米的保证水位,并继续上涨。淮河流域自上而下的22个行蓄洪区,排在第一位的蒙洼首当其冲。

  7月2日凌晨,瓢泼大雨中,紧急撤离命令下达。近两万蒙洼人扶老携幼、赶着猪牛忍痛搬离。熟悉的砖瓦房、齐筷子高的水稻苗、18万亩精耕细作的田垄……这是他们安居了12年的家园,这里凝聚着他们12年苦心耕作的心血。这是115万从行蓄洪区迁徙的第一批灾民!

  7月3日深夜1时,发令枪响。王家坝闸门缓缓开启,每秒1680立方米的洪水呼啸着涌进蒙洼,拉开了2003年之夏淮河流域抗洪救灾的序幕。

  告别土地告别家园7月7日下午,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金岗村。53岁的罗殿台抱着塑胶充气筏子,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望着淮河堤坝方向发呆。他仍然不敢相信,一家人住了12年的老房子转眼间竟只剩下个屋顶尖。塑胶充气筏子是外出打工的儿子给孙女买的玩具,现在成了罗殿台在临时避难所与家之间往返的交通工具。

  一天前,唐垛湖行洪堤被炸开两个缺口行洪。8.3万亩耕地、包括金岗村在内的20多个村庄顷刻间成为一片汪洋。王岗镇有1458户5966人住在唐垛湖行洪区内。除了极少数建在庄台上,绝大多数房子都没入了洪水中。

  淮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经历过1954年淮河特大洪水的老父亲吃尽了苦头。1983年他一发狠,带着3个儿子开始筑庄台。前后五六年,一家人终于筑起了今天这座3米多高的庄台,超过唐垛湖行洪水位1.5米多。老父亲的愿望很简单,这庄台要保罗家人百年,远离洪水夺家之苦。

  唐垛湖人不认命,修起庄台与淮河斗。可是保住了人,保住了房,却保不住8万多亩良田。对农民们来说,耕地和庄稼是自己的命根子。王岗镇共有5万多亩耕地,在行洪区内被淹没的就近4.3万亩,占整个唐垛湖行洪区被淹没耕地数的50%还多。

  7月6日15时20分左右,唐垛湖爆破堤坝的轰隆声传来。罗应东兄弟两家人闷坐在家里,一片死寂。以往打打闹闹的小孩子们安静下来,男人们全阴着脸,女人们不敢听,偷偷地抹眼泪。

  这是今年淮河流域第六个被启用的行蓄洪区,也是唐垛湖自1965年被确定为行洪区以来第12次行洪。

  淮河中上游9个行蓄洪区的开启,是采取节节防守、步步为营的办法。从蒙洼开始,随后是洛河洼,上、下六方堤,石姚段,唐垛湖,荆山湖,邱家湖,直至7月13日最后启用的霍邱县城东湖。

  7月9日至11日,淮河流域连续3天的强降雨,使淮河干流形成第二次洪峰。来势较第一次洪峰更为凶猛。

  城东湖蓄洪区人员迁移!城西湖蓄洪区人员迁移!姜家湖行洪区人员迁移!不到45小时内,拥有三个行蓄洪区的霍邱县接连收到安徽省防汛指挥部五道紧急迁移令。

  7月11日中午12时,霍邱县接到安徽省防汛指挥部的第一道迁移令:务必于下午16时之前,将城东湖蓄洪区处于25.5米水位以下的村民全部迁出,总人数约12.9万人!仅过了6小时,霍邱又接到急电:26米水位以下群众也必须迁出。需迁徙群众增加近6万人。

  随后,霍邱又连续接到通知:城西湖蓄洪区25.6万人需要迁离,姜家湖行洪区2.7万人也需要迁离。

  在被淮河大堤护卫着的整个淮河平原注视下,48万子民忍痛搬离。这是今年淮河汛期以来,全流域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员迁移。由于紧急搬迁必须在两三天内完成,当地政府估计,约有10万在外打工的霍邱民工紧急回乡搬家。

  蚌埠市固镇县本不是行洪区,今年为了淮河分洪,首次启用专用河道―――怀洪新河以缓解淮河压力。谁知怀洪新河水情失控,7月3日夜里,大水突然漫过堤坝,致使没有行洪打算的固镇县成了“计划外”的行洪区。固镇县全县人口63万,受灾人口37万,有10多万人被洪水围困。

  在连城镇赵庄,大水一夜之间淹没了农田,冲到了家门口。90多岁的老奶奶还坚持着自己的意见:“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淹就淹吧,没就没了。”老奶奶说的“没”是死的意思,老人抱定一死也要跟大水“斗一斗”。50岁的县人武部政委额尔敦二话不说,让一名战士背起老人就走。

  看着17万亩农田被淹,看着水面上漂着老乡的被子、西瓜、花生苗,额尔敦感到格外心痛。为这,额尔敦六天六夜没合眼,组织“抢险、救人、搬东西”。

  然而,每一次行蓄洪,每一次撤离,对行蓄洪区的人民来说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记住这些数字: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蒙洼12次蓄洪,唐垛湖12次行洪,邱家湖16次行洪,姜家湖16次行洪……

  供奉洪魔的牺牲谚语曾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灾害频仍的淮河,曾经是何等的富庶。

  南宋以后,黄河夺淮长达600多年,堵死了淮河原有的入海通道。逼使淮河沿着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的狭窄通道南下入长江。淮河从此800多年祸害两岸,再无宁日。

  从整个淮河流域看,西部上游地区,河长364公里,落差174米;河水进入安徽中游地区后,突然变缓,490公里河长,落差仅仅16米。

  西边河南境内的大水奔腾而下,中部流速缓慢,东部、南部水道不畅,使安徽成了个前松后紧的“水口袋”,其主要矛盾是洪水没出路。按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说法:“淮河的儿被堵住了。”并由此形成了淮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没雨旱灾”的独特地理环境。

  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安徽境内受灾面积约略估计达4000余万亩,灾民1300万人。看到安徽淮洪泛滥的电报上说,蛇与人争树,人攀树而得救,却因蛇咬而致死,潸然泪下,奋笔写道:“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同年,治淮委员会成立,刚刚取得政权的党人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淮河治理。

  治淮与抗美援朝一道,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件大事,更被视为新中国大规模建设的开端。在的督促下,周恩来亲自过问,制定了“应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

  所谓“蓄”,一是在上游兴建水库控制洪水;二是在平原地区的中游兴修行蓄洪区,通过在汛期行蓄洪以削减洪峰,保护淮干堤坝,最终保护沿淮城市、工矿企业和铁路交通。

  沿淮四个湖洼蓄洪区和22个行洪区应运而生。这些行蓄洪区一起形成了淮河流域数十年抗洪救灾的基本保证。这就是说,1000平方公里的行蓄洪区,200万人口,500万亩耕地,汛期随时都可能成为供奉洪魔的牺牲。

  整个行蓄洪区,周而复始地蓄积洪涝,人口控制难度极大。现在穿行于行蓄洪区,40岁上下的夫妇竟然普遍生育有两三个孩子,有的竟然多至四到五个。蒙洼20世纪50年代初期4万人,现在猛增至15万人,人口净增2.75倍。整个淮河流域27万平方公里,上世纪每平方公里480人,如今则增至600多人。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大江河流域之首。

  人口增加,空间缩小,只好跟淮河水争地。侵占河道的庄台、生产圩一一建起,挡水的行洪堤越筑越高。河道越来越窄,洪泽湖湖面同样以惊人的速度在缩小。江苏里下河地区原有湖荡约1100平方公里,数十年间即围垦了约700平方公里。

  淮河水被夺走了水道,变得更为暴躁和肆虐。据记载,淮河流域500年来,水灾350次。1931年洪水淹没耕地7700万亩,死亡7.5万人。1975年8月台风暴雨成灾,河南境内的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及一大批中小型水库相继溃坝,京广线亿元。

  7月11日凌晨零时55分,杏彩官网注册邱家湖水位两个小时内升高达7厘米!邱家湖迎来今年淮河防汛的最关键时期。邱家湖行洪堤上,每隔160米紧急设置起一座防汛棚,由专人负责巡查守护,随时待命。14公里长的大堤上,3300名民工和500名部队官兵奋力抢险,加固堤坝。

  颍上县防汛指挥部发出命令:除留一个夜值人员外,所有有防汛职责的干部全部上邱家湖大堤参加抢险巡防。所有县、乡镇、村、组干部、党员不许睡觉,带民工巡查险情,加筑子堤。

  带领民工在大堤上巡防,调度防汛物资,组织抢险,半岗镇镇长郑法光从7月1日起坚守了整整11天,每天允许他合眼休息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大堤一旦出问题,就是掉脑袋的事情。不过,这一关应该能平安过去。”凌晨1时,郑法光在电话里向记者乐观地估计。

  没有人想到,炸坝行洪的命令来得那么快。上午11时左右,安徽省防汛指挥部急令:放弃邱家湖,准备行洪。“死守了11天!一湖的好庄稼啊!……”中午12时30分,几小时前还在拼力死守的堤坝被扒开行洪,望着滚滚入圩的洪水,郑法光失声痛哭。

  荆山湖行洪区坐落在安徽省怀远县。这里素有淮上粮仓之称,区内有常坟、姚山等4个乡镇,有8万多亩耕地,一旦行洪,需转移1.1万多人。

  6月29日以来,怀远连降暴雨,部分乡镇降雨量达400多毫米,境内的淮河、涡河、茨河、北淝河等河流水位暴涨,淮河干流及内河均超警戒水位,全县堤防告急。

  7月2日,沿淮的窖河圩等生产圩相继溃堤。7月4日6时,荆山湖行洪堤全线时,荆山湖行洪堤上口门水位高达23.32米,超过行洪水位将近半米,且仍有上涨之势。

  中午12时,洪水继续上涨,沿线全部堤段险情更甚。县有关部门抓紧时间将荆山湖内低洼地区百姓转移到庄台、坝内和坝上高地。

  7月6日上午6时,荆山湖上口门水位继续上涨,行洪堤全线水位以每小时两厘米速度上涨。由于行洪的决定仍未作出,区内常坟、姚山等乡镇两万多干部、民工仍然奋力强筑子堰。区内排涝机器全部开足马力,昼夜排涝。

  7月6日深夜11时左右,荆山湖上口门下游王嘴出现漫堤,且次日凌晨2时开始塌堤,长度由最初的三四十米扩大到300多米。

  此时,已经有紧急动员起来的160万军民奋战在整个淮河流域。其中,南京军区紧急出动1.6万名官兵。

  未雨绸缪今年最终启用的9个行蓄洪区全部在安徽。身兼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安徽省省长王金山不得不面对这张长长的清单(截至7月10日统计):安徽省因洪涝农作物受灾面积187.6万公顷,成灾134.8万公顷,绝收面积55.7万公顷;受灾人口2417.8万人,其中成灾1704.7万人,因灾死亡10人,伤病两万多人;被水围困村庄8999个,被困人口192.2万人,转移安置57.5万人,有94.7万人饮水发生困难;倒塌房屋10.5万间,损坏房屋28.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2.3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67亿元。

  面对媒体,王金山坦言:“(行蓄洪水)是坚决地执行了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命令,但是你又不能不坚决执行。”

  一乡一镇、一县一市、乃至一个安徽省,同样要面对的是“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局,顾大局”的悲壮。不过,与1991年不同,今年安徽启用的9个行蓄洪区的灾民,将首次依法获得国家的行蓄洪补偿。2000年5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具体补偿办法将遵循三条原则:保障区内居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与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

  与以往不同的是,2003年防洪未雨绸缪。6月3日,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成立。这是我国继黄河、长江、松花江之后成立的第四个流域防汛指挥机构。安徽省省长王金山任总指挥,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任常务副总指挥。此举,把淮河流域防洪、行蓄洪的指挥、调度、协调权下放,提高了实施预案、应对危机的效率。副总理强调“四省服从淮河防总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并希望淮河防总“处理好防洪安全与水资源利用的矛盾”。

  淮河流域跨越豫、皖、苏、鲁四省,中游安徽段最为重要。淮北大堤内700万人口、1000万亩良田以及煤电工业基地,安徽是重中之重。

  7月2日晚上,副总理征求各方意见,并传达总理指示:千方百计保证人身安全,不要出现人身伤亡的问题;尽量减少损失;一旦放水就意味着出灾难,要搞好救灾;保证不出大的疫情,安置好灾民。

  钱敏身上的压力很大。他领导的“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既是前线指挥部,也是抗水的矛盾焦点。7月11日,他度过了今年淮河抗洪最难熬的一天。指挥部监视屏幕上随时显示着洪水滚滚流过王家坝、正阳关等河段的情景;流域水位显示图上,润河集、正阳关、鲁台子三处水位均是刺眼的红色,上述河段已超过了保证水位,随时都可能突破最后的防线。

  淮河防总负责人的矛盾心情,从门口摆着的淮北大堤介绍上显示得再清楚不过了。上面写着:淮北大堤全长640.8公里,保护淮北平原1000多万亩耕地,700多万人口和淮南煤电能源基地、津浦铁路、阜淮铁路安全。淮北大堤主要问题“部分堤段为砂基砂堤,堤后沟塘,汛期高水位时出现翻砂鼓水、管涌”,大部分穿堤建筑物为20世纪50、60年代修建,“安全隐患多”。

  7月3日,王家坝水位达到29.39米时,根据调水方案,向蒙洼开闸蓄洪,水位仍继续上涨到29.42米,随后逐渐下降了1米多。在蓄水2.5亿立方米后,尚有5亿立方米库存,淮河防总下令关闸,以留出的库存“迎战更大的洪水”。

  7月10日晚,淮河防总召集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防汛指挥部进行“会商”,形势异常严峻,会商异常艰难,会议一直开到了第二天凌晨。最后,各省均“顾全大局”,作出让步和努力,安徽关闭了淮河支流淠河上游的响洪甸水库,为淮河干流错开洪峰,同时,开启王家坝闸,并于7月11日12时30分开启邱家湖、13时30分开启城东湖分洪;河南则全部关闭了淮河上游的鲇鱼山、宿鸭湖、板桥、南湾水库;江苏省防指决定从7月11日18时加大分淮入沂,流量达1700立方米/每秒。“启用行蓄洪区确实是迫不得已啊。”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是一位“老淮河”,他说,每一次使用行洪区,就像“剜去心头肉一样疼”。

  钱敏爱用“丢卒保车”四个字,他所说的“车”就是全长640.8公里的淮北大堤安全,保护淮北平原1000多万亩耕地、700多万人口和淮南煤电能源基地,津浦、阜淮铁路。

  连日来,心忧淮河防汛局势,钱敏的嘴角起了“大泡”,四处奔走,淮河水利人笑称淮河防汛“靠前(钱)指挥”。

  淮河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徐英三算了一笔账,“1991年淮河洪水,我们启用了17个行蓄洪区,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仅仅用了9个”。是今年汛情小吗?显然不是,淮河中游的正阳关、鲁台子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但徐英三肯定地说:“相对灾情轻、险情少。”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少启用了行蓄洪区,而少撤离群众16.6万人,少淹没耕地63万亩。

  1991年,王家坝闸开启,淮河向蒙洼蓄洪区分洪,当时,撤离群众5万人,而今年,同样开闸向蒙洼分洪,撤离群众1.9万人,原因是“行蓄洪区变得安全了”。

  淮北大堤存在着“部分堤段为砂基沙堤,堤后沟塘,汛期高水位时出现翻砂鼓水、管涌,大部分穿堤建筑物为上世纪50、60年代修建,安全隐患多”,因而,淮河发生特大洪水而不启用行蓄洪区“是不可想像的”。

  万隆与淮河打了20年交道,当年的年轻人已经46岁了,成为淮委规划设计院院长。由于规划设计研究院改制成企业,万隆从院长变成了董事长,出于知识产权考虑,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牌子保留5年,因此,万隆时而被人称为院长,时而被人称为董事长。今年7月5日到7月8日,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考察淮河,万隆一直跟在身边,在此次抗洪中,他真切地感受到今年淮河面临的新变化、新特点。

  他记得,1991年淮河抗洪,测报资料要在3 5个小时后才能收到,今年,仅用1 1.5个小时,气象方面,从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到合肥、阜阳的测雨雷达,为准确预报天气,并控制行洪提供了条件。

  更重要的是,此次防汛指挥系统,通过淮河防总调度中心,既可以控制300多公里之外的王家坝闸,又可随时跟踪各河段的水位。同时,建立的苏、鲁、皖、豫四省防汛指挥部与淮河防总的会商系统,可以随时协调各省调水。

  对此,淮河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徐英三感慨,今年淮河防汛体现出“以人为本”精神,保证淮北大堤安全的同时,尽量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了灾情,同时,对洪水进行科学调度,运用行蓄洪区、水库等调蓄洪水,取得了重要成果。

  今年淮河启用行蓄洪区,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依法行洪”,经国务院批准的《淮河抵御特大洪水方案》对行蓄洪区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规定。2000年5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在此次淮河洪水中派上了用场。“没有法规,我们实施行蓄洪时阻力很大,现在则顺利多了。”对此,钱敏感慨不已。

  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徐英三说:癸未淮河大水带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以前千军万马战大堤抗洪救灾,现在要建立人对水主动避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防洪理念,这个理念将会影响到今后的治淮思想。

  1996年,在八届全国四次会议上,作为代表的路观平发言说:“淮河治理投入太少了,淮河被人淡忘了,一旦再发生大洪水,怎么向子孙交代?”

  为淮河奔走的还大有人在。1997年,时任淮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的王玉太参加了“国务院治淮(河)治太(湖)第四次工作会议”。1991年淮河特大洪水之后,人们痛定思痛,反思“过去几十年搞了不少工程,但为什么水情不大灾害大”?

  当时,从中央到地方,沿淮各省形成了共识:“加大治淮力度”。转眼6年过去了,1997年王玉太参加第四次治淮工作会议时,大家又开始了反思。王玉太回忆说,6年中上马的工程很少,只完成了板桥水库竣工验收、石漫滩水库建成,以及洪泽湖大堤、杏彩网站登录分淮入沂水道加固等等,重大战略性项目如怀洪新河、入海水道、临淮港等还没有立项,反思的结果,是国务院负责人指示加大投资力度,到2005年基本完成上述重大项目。

  到今年,1991年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工程,开工18项,正式验收了4项,还有两项基本完成,尚未验收。其中,淮干整治、怀洪新河续建工程、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共利用国债投资264亿元。1991年淮河洪水以后建成的这些治淮工程,在今年淮河抗洪中发挥着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怀洪新河,这条人工河为淮河洪水找到了新的出路,连接的入海水道,直接将淮河水送入了大海。

  7月5日,淮河抗洪进入严峻时刻,王玉太悄悄离开蚌埠,赶到了北京。今年淮河流域超过1991年的特大洪水,引起水利部高度重视,决定对全国行蓄洪区进行总体规划。王玉太负责起草《全国行蓄洪区建设总体思路》,就是想解决包括淮河在内的全国行蓄洪区2000万人民的出路问题,结束“舍小家,保大家”永无休止的轮回。

  有了调蓄洪水的法规,有了行蓄洪补偿的办法,但是没有解决人和水的出路问题。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能不能把人迁出来,让很多阻碍淮河水通行的行蓄洪区成为无人区,给洪水一个出路?一位经济学家说:难道有钱买棺材,无钱买药?一位淮委官员承认:“这样的想法,过去是敢想不敢说,敢说不敢做。”

  1991年大水后,全国政协、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从蚌埠出发,沿淮河经凤台、颍上、阜南、淮滨、固始、息县、霍邱、寿县、淮南,最后到合肥。沿途了解水利工程46项,召开13次座谈会。看到沿淮启用的20个行蓄洪区的惨状,67岁高龄的钱正英自责道:“我作为过去多年来主持治淮工作的一员,是很内疚的。”

  在当年12月27日形成的《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几点建议》中,钱正英提出五大建议,其中第一大建议就是“尽可能地取消行洪区”,“减少蓄洪区的蓄洪机遇”,“保证及时通畅行洪,缩短干流高水位时间,实现较快退水”。《建议》具体涉及“适当退建方邱湖以及以下的行洪区”;“蚌埠至正阳关这一段,研究退建寿西湖、董风湖、汤鱼湖、荆山湖等……其目的是争取免除这些行洪区的行洪任务,或者有大洪水时改成蓄洪区”;“对王家坝以下的南润段、润赵段等,采取一些措施,如放弃、退建、开挖等。”

  当时的淮委总工程师吴本瑞马上组织起草了一份关于调整行蓄洪区、人员搬迁的初步规划。拿着规划,吴本瑞赶到合肥找到了安徽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从那位副省长为难的表情上,吴本瑞感觉到“被委婉地拒绝了”。“安徽省是个穷省,没有中央财政的支持,彻底解决行蓄洪区的问题提都不要提。”当年的规划一搁置就是12年,今年74岁的“老淮河”吴本瑞只能扼腕长叹。

  王玉太考虑了“多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可转移人口,移民建镇,将年年来水、地势低洼的行蓄洪区直接退建为滩地。为淮河水让出通道。另一方面,规模大的行蓄洪区,则可建设安全区,通过区内高岗、台庄、避洪楼(一层空架、二层居住的楼房),形成行蓄洪区内的“安全岛”。他还想,用混凝土建成干道宽6米、支道宽3.5米的撤退道路,让老乡们撤离时,不再受道路泥泞、拥堵之苦。

  通过行蓄洪区蓄滞洪水,只能起到削减洪峰、确保淮北大堤的目的,但是,淮河要实现安澜无虞,就必须选择最便捷的水道“送淮入海”。

  2000年,总理考察江苏,江苏水利部门汇报说,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将在2005年完成。问道:“缩短工期,加快实施行不行?”

  当即表示:一定保证投资,入海水道要在2003年汛期基本建成,在淮河发大洪水时发挥作用。

  7月8日,人们从电视里看到一条新闻:国家今年起将进一步加大治淮投入,对淮河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